媒体天外
{栏目别名}

  • 2023-08-29
    8月25日,在对外翻译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论坛期间,由中国外文局指导、中国翻译协会支持、外文出版社主办、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协办的“智译未来:科技赋能对外翻译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分论坛圆满举办。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兼翻译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外文局欧亚中心主任姜永钢,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系主任刘洋,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原副校长、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院院长王铭玉,北京语言大学国际语言服务研究院院长王立非,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鹏城实验室云计算所副所长相洋,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为机器翻译产品和数据负责人、华为翻译中心技术专家谢凝,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百度人工智能技术委员会主席何中军,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智能翻译实验室执行主任、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副教授王华树出席分论坛并作主旨发言。分论坛由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院长黄玉龙主持,来自推动“三进”工作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修班的专家学员约50人参加分论坛。姜永钢指出,翻译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发挥基础作用,新技术在国家翻译能力建设中发挥推动作用,
  • 2023-08-29
    8月25日,对外翻译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外文局局长、中国翻译协会会长杜占元出席论坛并作主旨讲话。杜占元在讲话中说,去年8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外文出版社外国专家回信,激励鼓舞了广大对外翻译和国际传播工作者。一年来,中国外文局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回信精神,创新开展国际传播和对外翻译,启动实施世界一流国际传播机构建设二期工程。他表示,中国外文局将继续全力做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著述、党和国家重要文献文件的翻译出版工作,用好重大翻译任务统筹协调机制,提升国家重大翻译工程组织实施能力。协同推进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工程,实施中华文明对外出版工程。通过制定国家翻译人才计划,加快翻译国家队建设,加强高端翻译人才培养。更好发挥翻译行业引领作用,精准及时发布重要时政术语、重要敏感词汇的规范译法,完善翻译行业规范、服务认证体系,推动翻译行业健康发展。中外国际传播专家黄友义、大卫·弗格森在论坛作了主旨发言。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主持了论坛。论坛围绕对外翻译实践与标准建设、科技赋能对外翻译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高素质翻译人才助力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等议题举行了三场平行分论坛,20多位与会国内外
  • 2023-08-25
    为进一步加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内化、转化,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日前召开全市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交流会,8家单位作交流发言。现摘要刊发。 坚持深化内化转化 做到入脑入心入行 市委办公厅理论学习中心组 市委办公厅坚持把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作为重中之重,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厅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第一主题”,认真落实主题教育要求,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旗舰作用,厅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推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重要要求见行见效,不断开创“三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一、坚持学而信,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一是把原原本本学贯穿始终。持续深入学习研读习近平总书记著作,认真学习必读书目,通过举办专题读书班、集体学习研讨、座谈交流等,沉下心、钻进去、学起来。二是把深入系统学贯穿始终。全面系统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立足党办实际,突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5·8”重要讲话,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三是把及时跟进学贯穿始终。第一时间
  • 2023-08-23
    新华社成都8月4日电(记者张睿、耿辉凰)在4日进行的成都大运会击剑项目比赛中,中国队女子佩剑名将邵雅琦经历一天鏖战,在女佩个人赛决赛中折桂,为中国队夺得本届大运会击剑项目的首枚金牌。 当天小组赛阶段邵雅琦状态并不理想,但进入到淘汰赛后她越战越勇,过关斩将闯进决赛。决赛中,开场后邵雅琦与韩国选手崔知英依次得分,场面陷入胶着,此后邵雅琦主动求变连下4剑,节奏的变化让对手猝不及防。随后的比赛中,尽管对手一度迫近比分,但邵雅琦还是成功顶住压力,以15:10拿下比赛。 “后半段比赛因为身体有点疲劳,被对手连得几分,但不管怎样当时就一个心情,那就是要赢。这份信念支撑我赢下了最后几剑。”邵雅琦在夺冠后表示,今天的发挥并不算完美,但能获得这枚金牌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现场热烈的氛围也帮助很大。 当晚进行的男子花剑个人赛决赛中,中国香港选手张家朗以15:12战胜法国选手卢瓦泽尔,夺得金牌 5日,本届大运会击剑项目将进行男子佩剑团体和女子重剑团体的比赛。 新闻链接:https://m.gmw.cn/2023-08/05/content_1303468414.htm
  • 2023-08-23
    当日,在成都举行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击剑女子花剑团体金牌赛中,中国队以45比22战胜意大利队,获得金牌。新闻链接:http://www.legaldaily.com.cn/newzt/content/2023-08/07/content_8884326.html
  • 2023-08-23
    新华社成都8月4日电 在4日举行的成都大运会击剑项目比赛中,中国选手邵雅琦摘得女子佩剑个人金牌。 新闻链接:http://www.news.cn/sports/2023-08/04/c_1129787153.htm
  • 2023-08-23
    主题教育中,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根据调研收集的意见建议,不断丰富思政课教学场景,把思政课讲活讲深。 这个暑假,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建立的“中外制度比较思政课重点实验室”,正式对外开放。学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的22家成员单位,以及企事业单位,都可以预约参观。展馆就坐落在外大百年钟楼,里面展示了上百幅图片,通过一个个案例,介绍我国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成果。 主题教育中,外大调研走访联盟成员单位,根据他们提出的丰富教学场景、增加思政课内容的需求,建立了这个展馆。接下来,学校将根据暑期参观的反馈情况,不断增加展览内容,丰富展示手段。 新闻链接: 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23/08/11/054235831.shtml? _oid=oX6ro0RgxXRVG4Bg-kH-KwfiIi5g&_l=1&_c=&userId=null &jsonUrl=null&sourceAppId=undefined&newsId=null&appId=null&state=
  • 2023-08-23
    近日,由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国际教育学院承办的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2023年埃及四周暑期中文交流营圆满结束。来自埃及巴德尔大学汉语专业的学员们在天外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汉语学习、文化体验、文化考察等活动,丰富了汉语知识,锻炼了汉语交际能力,感受了天津的人文和城市风貌,深化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交流营汉语集训分水平按需设课,开设中级班和高级班,分设汉语精读、口语、文化体验等课程,全方位提升学生汉语能力。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积极互动,大胆表达,进一步激发了学习汉语的热情和信心。 本期交流营还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课程,如太极拳、书法、包饺子、茶艺、中国木工工艺等。体验课中,学员们在老师的教授和指导下,亲手写、亲手做,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除了语言学习和文化课程外,还组织学员们走出课堂、融入城市,走进天津博物馆、北疆博物院,漫步古文化街头、五大道巷道,赏海河夜景、听天津故事……在实景中提升了学员们的汉语水平,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在交流营闭营仪式上,巴德尔大学师生一致表示,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研修之旅,让他们见到了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感受到了鲜活的中国文化,希望以后有机会来天
  • 2023-08-23
    中国击剑队首金精彩赛况回看8月4日,在郫都区体育中心体育馆进行的成都大运会击剑项目比赛中,天津姑娘邵雅琦在女子佩剑个人赛决赛中折桂,为中国队夺得本届大运会击剑项目的首枚金牌;中国香港队选手张家朗夺得男子花剑个人金牌,为中国香港击剑队在本届大运会上收获第二块金牌。邵雅琦夺得击剑项目中国队首金在当天小组赛阶段,邵雅琦状态并不理想,但进入到淘汰赛后她越战越勇,过关斩将闯进决赛。决赛中,开场后邵雅琦与韩国选手崔知英依次得分,场面陷入胶着,此后邵雅琦主动求变,向对手展开犀利攻势,以8:4领先结束首局。第二局,邵雅琦稳扎稳打,没有给对手太多机会,以15:10拿下比赛。“比赛中,我一直在寻找一个与韩国选手对战更容易得分的步伐,前半段我一直在尝试,中间的时候找到了突破点;下半场的时候,因为身体有点疲劳,被对手连得几分。”赛后,被问到决赛最后时刻的把握,邵雅琦说道,“不管怎样,当时就一个心情,那就是要赢。这份心情支撑我打完最后这几分。”在女子佩剑个人赛决赛中谈及夺冠后的感受,邵雅琦表示,“非常开心。虽然今天没有达到完美的发挥,但是能获得金牌是对我自己最大的肯定。现场热烈的氛围也帮助很大。”张家朗首次出战
  • 2023-08-23
    7月12日上午,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四水思源志愿服务队一行16人前往太和县旧县镇的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拜访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徐淙祥,并开展交流座谈会。 座谈会上,志愿服务队领队、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学生焦晴代表服务队全体成员向徐淙祥表达问候,同时向他汇报了志愿服务队活动开展的基本情况。 徐淙祥对自己的经历做了相关介绍。1971年高中毕业,徐淙祥本可以当老师,但为了内心的坚守,他选择了回乡务农,希望能通过科学种田实现吃饱穿暖的理想。 为了实现粮食丰收的梦想,从小麦出土起,不管刮风下雨,天热天寒,他都从早到晚蹲在田里,用放大镜观察农作物的涨势,授粉和虫情,用笔记本记录刮风下雨的时间,风速和雨量,农作物的生长状态,经年累月从不间断。结合当今社会现实,他期望当代年轻人发扬优良传统,不论身处何种岗位,都要听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为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作出青春贡献。 徐淙祥充分肯定了志愿服务队在振兴乡村中作出的努力和贡献,他指出,要进一步发挥青年大学生的生力军作用,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积极深入田间地头、扎实了解乡情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