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栏目别名}

  • 2021-05-11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喜迎建党100周年,按照市教育两委《关于开展“百年行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案例和品牌课程征集展示活动的通知》要求,近日,一场题为《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外语人以语言服务国家的故事》品牌思政课在我校逸夫楼AX101开讲,校党委书记殷奇,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法春担纲主讲、同台授课。 课程分为“回眸历史 追根溯源”“筚路蓝缕 桃李争芳”“勇于担当,‘译’往无前”三个篇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天外志愿翻译突击队领队孙倩,曾参与全国人大十二届二次会议文件及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阿拉伯语翻译工作、亚非语学院院长朵宸颉,曾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年10月-2019年9月)》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等英文翻译工作、高级翻译学院教师、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在读博士生华云鹏参与课程讲授。 殷奇从优秀校友的故事谈起,回顾了学校建校以来,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中外求索,德业竞进”校训精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发展历程。他指出,一代代天外人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服务党和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中展现了担当与作为,在中国共产党成
  • 2021-05-08
    近日,由天津市教委主办,天津大学和天津市高等教育学会承办的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天津赛区现场决赛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举行。来自全市23所高校的80名选手(团队)参加了本次大赛。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天津赛区历时四个月。经过校内初赛、天津市赛网络评审和现场决赛的层层角逐,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宋婷团队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脱颖而出,获得天津市地方高校副高组二等奖;我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获得天津市优秀教学基层组织奖。在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内初赛中,我校共有来自10个教学单位的21名教师(团队)参加,其中6名教师(团队)和4个教学单位获奖:校赛获奖教师(团队)名单序号
  • 2021-05-08
    【作者简介】周和军,国际教育学院教授,《学报》编辑部副主编,文学博士,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文化。【成果简介】《“文化摆渡人”闵福德的中国情结》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报》(C类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 11-0274。文章刊发在2020年12月14日第2068期,该文被中国社会科学网等转载。【文章摘要】闵福德对中国文学、文化典籍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传播和接受发挥了巨大作用,推动了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融入西方世界,促进了英语世界的汉学研究。深入挖掘闵福德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的研究、阐释与译介,系统剖析闵福德的翻译实践、翻译思想与海外影响,探究中国文化进一步“走进”西方世界的方法和路径,可以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诠释好中国精神提供思路和启发、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参考和借鉴。 
  • 2021-05-08
    5月7日上午,商务部驻天津特派员乌海宇一行来我校走访交流,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法春,校党委副书记胡志刚会见来访客人。乌海宇介绍了我国经济外交工作和商务部驻天津特派办的基本情况,并就相关工作的政策和步骤进行了详细解读。陈法春代表学校对乌海宇一行到访表示热烈欢迎,简要介绍了学校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对商务部天津特派员办事处的支持、信任表达感谢,并表示将全力做好此次工作,为国家经济外交事业输送力量。人事处、校办公室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
  • 2021-05-08
    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教育引导全校师生党员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增强信心,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5月7日下午,我校邀请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教授井建斌做专题宣讲报告。全校处级干部、师生党支部书记共200余人聆听讲座。会前,校党委副书记胡志刚亲切会见了井建斌。报告中,井建斌以“牢固树立正确党史观 奋力开辟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为主题,从史观与信仰、道路与思想、经验与启示三个维度,系统讲述了党的百年历史,引导全校党员干部师生深入了解党走过的光辉历程、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铸就的卓越功绩。报告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师生们聆听后深受鼓舞,纷纷表示要从党史学习中汲取力量,不断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此次讲座是我校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班中的重要内容,学校还将通过举办实地参观、观看红色电影、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引导党员干部师生从党史学习教育深刻汲取历史经验,全面掌握实践要求,以努力建设高水平外国语大学的担当作为,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文/通讯员 张又文 摄影/记者 杜树标)
  • 2021-05-08
    5月6日,天津新闻以《创新方式 天津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堂》报道我校“红色展馆我来讲”实践教学活动。报道指出,我校引入校外资源,与觉悟社、周邓纪念馆等十所红色展馆合作,让同学们通过参观学习,自己编写讲解词。学生屈卓瑶和团队利用课余时间,多次来到觉悟社,准备以觉悟社成员的故事为基础进行创作,展现革命先辈们在艰苦环境中坚持斗争的大无畏精神。学校还邀请红色展馆的讲解员,指导学生创作。
  • 2021-05-07
    【个人简介】郭尔雅,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院比较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日比较文学。【成果简介】《宫崎市定“去寇化”倭寇观及其反历史倾向》发表于期刊《兰州大学学报》,ISSN: 1000-2812 ,期刊类别:CSSCI。文章刊发在2020年第48卷第6期。【成果摘要】“东洋史学”的代表人物宫崎市定,从日本国家主义立场出发,试图从根本上为日本历史教科书中的“倭寇”张目和“正名”,从而对倭寇之“寇”的属性进行一系列“去寇化”的界定与论述。宫崎市定这一“去寇化”的倭寇观,是基于日本国家主义立场而对历史的背离,是一种反历史的表现,它不仅影响到了后来的历史学家,更影响到了日本普通民众的倭寇认识乃至他们对中日关系的理解。这也是我们考察日本历史学家倭寇观的社会学意义之所在。
  • 2021-05-07
    按照疫情防控工作部署,5月6日,我校新冠疫苗第二针次接种工作在马场道校区拉开序幕,天外师生积极响应号召,踊跃参与第二针次疫苗接种。河西区副区长李丽君,区卫健委书记、主任郭金琦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到现场指导疫苗接种工作。为保障本次接种工作有序开展,校办公室、后勤处、网信办、教育技术与实验室管理中心、体育部等部门在五一假期期间紧张筹备,合理优化等待区、登记区、接种区、留观区、医疗应急区等各功能区,并在各点位配备充足的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队员、学生志愿者,协助医护人员进行人员组织和信息登记,各学院根据学生课程安排提前规划接种次序。 上午9点,疫苗接种工作正式开始,各点位工作人员各司其职,现场平稳高效,秩序井然。现场师生纷纷表示,第一针的接种经历增强了对于疫苗接种的信心,也更加坚定了对于疫情防控的信心,今后也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继续做好防控措施,共筑校园防疫安全屏障。此次疫苗接种主要面向已在我校完成新冠疫苗第一针次接种工作的师生员工,由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桃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此次疫苗接种工作,接种工作预计将持续2天,滨海校区第二针次接种工作也将于近期开展。
  • 2021-05-07
    为持续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5月6日下午,我校召开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4月份第二次会商通报会。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法春,副校长余江出席会议,招生就业处、研工部、各学院党政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会议。陈法春对各单位在上一阶段就业工作中付出的辛勤努力和取得的阶段性成绩提出肯定和表扬。他强调,要巩固成果,抓住5、6月份的就业关键期,继续推动毕业生就业取得新进展;要组织好各类就创业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参与度和效果;要确保就业数据真实准确,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余江传达了市领导关于就业工作的批示和要求。他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严防就业数据注水和虚假就业,推动就业“质”与“量”齐头并进、共同提升。会上,招生就业处传达了《市委教育工委 市教委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通知》,并与研工部分别汇报了2021届本科、研究生毕业生就业阶段性进展情况。国际商学院、求索荣誉学院就各自在就业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做了分享交流。
  • 2021-05-06
    4月30日下午,天津市应急外语服务研究院工作会议在我校马场道校区第二会议室召开。校党委书记、研究院院长殷奇,名誉院长李宇明出席会议,研究院运行团队全体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执行院长刘宏伟主持。殷奇认真听取了运行团队的汇报发言,对研究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研究院未来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他高度评价了李宇明名誉院长提出的发展思路,要求运行团队认真领悟,做好推动和落实。他强调,研究院在做好“主场”工作的同时,要引导和支持研究人员走出去,以互通有无,并不断拓展研究范围,在全国应急外语服务研究领域发出天外声音。李宇明提出,应急外语服务研究院的首要任务是服务社会,研究人员要关注现实,增强预见性。在智库工作中,问题意识、资源意识、产品意识和全国意识至关重要,研究院要围绕应急、外语、信息化和开放等关键词开展工作,在全国树立应急外语服务研究的品牌。会上,运行团队从高水平智库研究、专业化咨政建言、智库成果转化和团队内涵建设等方面汇报了研究院成立以来的工作进展和下一阶段工作计划。作为天津市高校培育智库和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应急外语服务研究院将以打造特色化智库模式、提供专业化咨政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