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出发,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出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商圈是城市商业的重要载体,作为线下消费的主要场所,是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平台,也是提升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引擎。商圈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并非单靠政府或者商家的一厢情愿,需要结合地理区位、不同层级城市的功能定位以及消费特点,需要紧扣市民群众多层次的消费需求,紧跟消费新业态、新热点,才能真正成为拉动消费的动力引擎。
首先,要做好城市商圈的顶层设计,在整体布局规划上下功夫。城市商圏是由若干个商业综合体和商业设施构成商业集聚区,并以商业集聚区为中心向周边扩展,具有一定消费力、集聚力和辐射力的商圈。一方面,要根据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和消费升级需求开展,做好商圈的总体要求、规划布局、业态配置、环境建设、管理运营,注重商圈的差异化发展,形成不同层级商圈功能和业态互补的发展格局;另一方面,要遵循商业发展规律,防止一味地追求“高、大、上”,避免大拆大建,要切实做到商业环境与城市功能、居住环境相协调,业态发展和居民需求相匹配。
其次,要完善城市商圈的硬件设施,在供给结构优化上做文章。城市商圈的基础设施、商业设施和公共空间建设是基础,既要立足商圈的绿化、交通、立面、灯饰等重点领域,不断改造提升步行街、商业楼宇等传统商圈,升级商业设施形态,完善商业服务功能,提升商圈品质,也要着力推动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在商圈的广泛合理应用,拓展智慧营销、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实现消费互动、交通引导、客流疏导、信息推送、物流配送、公共服务“一网统管”,实现商圈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发展。同时,要注意规避和处理好城市中心城区商圈大型商业设施过度饱和,而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供给不足的问题。
再次,要提升城市商圈的消费能级,在消费业态和消费场景打造上花力气。要积极引进和培育国际一线品牌、区域特色品牌、“老字号”品牌等,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品牌经济、云端经济和夜间经济,提供高品质消费体验。同时,要打破商圈同质化发展困局,引导商圈提档升级,突出特色。既要鼓励传统门店向体验店、跨界店、概念店、全品类店转型,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也要聚焦商文旅体融合,进一步丰富休闲娱乐、体育运动、文创时尚、新零售等业态供给,着力打造沉浸式、体验式、特色化的消费新场景,提升消费环境的舒适度和美誉度,切实满足市民高端消费、品质消费、大众消费等多元化消费需求。
(作者为伊犁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一带一路”天津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
新闻链接:
http://jinwanbaoepaper.enorth.com.cn/jwb/html/2023-06/08/content_15373_77935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