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史研究学术前沿暨《战后日本国家认同建构》新书座谈会在市政协俱乐部召开

来源:国别和区域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1-03-28 阅读量:10


3月25日,由我校国别和区域研究院主办的战后日本史研究学术前沿暨《战后日本国家认同建构》新书座谈会,在市政协俱乐部二楼议事厅召开。本次学术研讨会由国别和区域研究院院长助理刘锋副研究员主持,科研处处长刘宏伟教授、国别和区域研究院院长姜龙范教授先后致辞。

刘宏伟向各位与会专家介绍了近年来我校的总体发展情况,自国别和区域研究院成立以来,举办的一系列重要活动,及其在国内外学界产生的重要影响,有效地提升了我校国别和区域研究的总体水平。她指出,这次活动既是我校举办的第二届“文明互鉴·文明互译”学术交流季的回顾和总结,也拉开了即将举行的第三届“文明互鉴·文明互译”学术交流季的序幕,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姜龙范对各位专家参加本次学术研讨会表示热烈欢迎,同时介绍了由我校国别和区域研究院执行院长田庆立研究员撰写的《战后日本国家认同建构》。该部著作为“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国别和区域研究丛书”推出的首部作品,随后研究院还将陆续推出由姜龙范教授主编的《东亚社会:现状、问题与对策》等著作。

本次学术会议主要分为两大议题,一是对战后日本史研究的学术前沿进行研讨和展望;二是举行《战后日本国家认同建构》新书座谈会。天津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健研究员认为,此书属于政治思想史范畴,在战后日本史研究领域是一部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的学术著作。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杨栋梁教授指出,这部著作综合运用了历史学、政治学及国际政治学等学科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将其创造性地运用到战后日本史研究中去,乃是学科交叉融合的有益尝试。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这部著作基于“自我-他者”认知模式的分析框架,依据大量翔实资料,系统地分析了象征天皇制、美国和中国三大要素在形塑战后日本国家认同过程中发挥的迥异作用,基于宏观视野综合梳理战后日本国家认同的发展脉络,是一部颇具前沿性、创新性和开拓性的学术力作。田庆立具体介绍了本次会议的缘起及意义等,并结合书籍写作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同与会专家进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