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雪颖,女,现任国际传媒学院党委书记。
抓班子,落实责任清单。遵守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坚持每周例会。汇集各部门工作要点,制定国传学院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做到一单在手,全面推动。定期发放党委委员应知应会,指导和规范班子队伍建设。
抓培训,落实常态教育。组织中心组学习,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做到有学习、有讨论、有重点、有收获。利用问卷星检验教育效果。推进党建宣讲常态化,深入学生党校、形势政策课、所在支部和社区累计讲党课8次,开讲教育评价改革等微党课7次。新建学院公众号,坚持每天把关,累计1000余条。
抓龙头,促进基层支部建设。发挥新闻传播广告动画系教工党支部全国样板支部的龙头和示范作用,共享和宣传该支部在高校思政网的建设成果,浏览量达14万次以上。加强支部标准化建设,每月发放支部工作提示,做到有重点、有分类、有指导、有服务。
抓作风,解决实际问题。及时调整学生党支部书记,选配全体教师党员担任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培养人。落实多联系制度,就网上热点问题与青年教师进行深度交流。靠前指挥,深入宿舍解决紧急突发事件。拿出两万余元帮助受伤维族学生和身残学生解决生活困难。亲自督办巡视整改,规范相关制度。
抓战疫,促双赢展现新亮点。组织党员亮身份支部亮旗帜活动,组建学院党员突击队。推进课程思政,利用公众号宣传报道师生采写的战疫人物、故事、艺术作品,营造积极向上氛围,呈现动手早、影响力大、学生受教育的特点,多篇作品被人民网、中国日报转载。制作“续四史,展风采,国传学院战疫成果展”,在两校区展览。学院两个支部获批先进党组织,两个党日活动获评 “创最佳党日”优秀活动。
坚持勤政廉政,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征集作品200余件。开展警示教育和廉政谈话,做好重点节假日的廉政提醒。
李强,男,现任国际关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科学谋划学院发展。以学院更名为契机,确定以国际关系学科为主攻方向,以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为引领,带动国际政治、外交学、法学和行政管理四个本科专业统筹发展,奠定本硕人才培养层次新格局。组织申报“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本科专业并以16票全票通过匿名评审。组织申报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并已通过天津市评审。学院成立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加强对学科建设、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指导和监督。
凝练学科发展特色。学院主办第五届全国外语外贸院校国际关系学科协作会议暨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学院再获国家社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首获天津哲学社科重点项目和中国外文局科研项目。学院在高水平报刊多次发表文章,科研贡献率始终位于学校前列。学院多次邀请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举办学术讲座,聘请中国外文局孙敬鑫主任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基金会王豁副秘书长为客座教授。
持续推进专业建设。国际政治专业获批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并申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外交学专业被确定为外交部“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人才选拔基地。“当代中国外交”获批天津市课程思政和一流课程建设项目。学院与招生就业处合作开办“全球治理人才训练营”,配合教务处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联合建设国内首批“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基地。学院与天津律师协会签署“双师互进”合作协议,与天津行通律师事务所签署实习实践基地合作协议。
坚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两年来,先后获评“天津市高校学科领军人才”和“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科研贡献先进个人”。主持国家社科项目、天津哲学社科重点项目、天津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和中国外文局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研究项目各1项。在《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国际论坛》《中国网》《光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权威报纸、核心期刊和权威网站发表论文12篇并被多家主流媒体转载,多次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媒体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