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女,现任工会常务副主席。
刘畅同志心系广大教职工,想教工之所想,解教工之所难。找准工会的定位,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助力学校事业发展。
办好事、解职工之难,发挥了工会组织的“调节器”作用。在疫情期间,针对教职工焦虑、压力等问题,微信公众号刊发116篇文章,宣传疫情防控、养生保健知识和举办线上活动。千方百计解决教职工子女入学入托难题。关心和温暖生病、家庭变故教职工。耐心疏导帮助遇到婚恋、心理等问题教职工。只要是教职工有求,必尽全力相助,让大家体会到学校和工会组织的温暖和力量。
干实事、让职工受益,发挥了工会组织的“稳压器”作用。建设好教职工活动中心、教师休息室、妈咪小屋、心理咨询室等阵地。女教工系列活动、“粽香端午”包粽子、“情浓中秋”制作校徽月饼,增添了节日喜庆气氛。教职工服务日、品质生活课堂等带给教职工们轻松、愉悦和幸福。DIY油画、“新年送福”书法、中外师生联欢会等活动,提升教职工幸福感。关心教职工身体健康,做好住院关爱慰问金和重病保障及全体教职工健康查体等工作。
谋大事、助力学校事业,发挥了工会组织的“助推器”作用。助力学校事业发展,把工会工作融入到学校中心工作之中。 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起到了充分发挥教职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作用。时事知识问答活动、诗歌朗诵、消费扶贫展卖和宣传工作,激发了教职工爱国爱校热情,凝心聚力干事业。天外志愿翻译突击队荣获2020年天津市劳动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弘扬先进,引导广大教职工以实际行动在“双战双赢”中立足本岗、建功立业。组织青年教师及管理干部基本功竞赛和师德演讲比赛,在第十五届天津市高校教师基本功竞赛,我校荣获一等奖一个, 二等奖两个。
做表率、树工会形象,发挥了工会组织的“传感器”作用。 严格自律, 以“妈妈心、婆婆嘴、闲不住的两条腿”精神,以人格的魅力感染职工,树立了工会组织的形象。虚心听取不同意见,深入实际,解决难题。热爱工会工作,始终保持旺盛工作状态,千方百计服务广大教职工。尤其是在部门三个学期都只有两人、工作量大的情况下,能吃苦耐劳,超负荷顺利完成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凝聚人心,使工会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安娜,女,现任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党委书记。
安娜同志严格按照岗位要求,找准角色定位,以严的作风、实的举措,推动学院事业发展。
党建领航,擎旗铸魂守初心。学院党委获批天津市高校党建“领航工程”标杆院系创建单位,通过开展“强基聚力计划”“学‘习’铸魂计划”“头雁领航计划”“追梦欧苑计划”“丝路育才计划”,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校内校外协同”的育人格局。牵头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促进师生支部深度融合。在“四史”教育中,师生支部共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德语版《共产党宣言》,共寻五大道近代史足迹,共赏原创“四史”微视频,共翻多语种时政热词,在同学共进中坚定理想信念。创办“初心讲堂”学习平台,邀请天津援鄂医疗队成员、武汉科技大学“信仰宣讲团”讲述抗疫故事。
抗疫争先,凝心聚力担使命。疫情期间,牵头组建意、俄、西语翻译突击队,20余人次奔赴机场、海河医院、隔离点等抗疫一线,146名师生加入天津市应急外语人才库,多位党员教师自费为海外的学生、外籍教师购买防疫物资。组织教师制作14个语种《入境人员健康安全提示》等视频。牵头研究部署学院疫情防控、复课开学、毕业生就业等重点工作,确保每个专项工作一套队伍、每个队伍对应一套职责、每项职责落实到人。学工队伍构建跨越15个国家、29个省市的联络网,确保1234名本硕博学生信息报送零差错,综合办公室构建网格化管理体系,确保80名在编教职工、3名劳务派遣人员、33名外聘教师统计上报工作零失误。学院党委荣获校级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
从严治党,坚守底线知敬畏。与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签订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压实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建设,3名优秀教师被提拔为处级干部,通过履职谈话、廉政谈话推动“一岗双责”落细落实。牵头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月活动,设立“河清海晏”线上线下宣传专栏,成立纪委班子,在师生支部中均设立纪检委员,延伸工作手臂。形成“每月初发放一次工作指南,每月召开两次支部书记例会,每季度开展一次支部党建督查,每半年组织一次支部书记述职”的工作制度,提高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聚焦重点环节、聚焦重要节日、聚焦重点人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面向全体教师宣讲并解读学校出台的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文件精神,建立师德档案。两名教师荣获校级“良师益友标兵”称号。